盘江狗肉历史悠久。1982年,有一从关岭县花江来盘江入赘的刘老四杀狗开业,食客众多,生意兴隆。接着罗姓、何姓、申姓、刘姓、张姓等数十家都相继开起狗肉店。盘江狗肉最早可追溯至明清时期,因当时局限,狗肉作为滋补,对身体虚弱、肾亏泛力、病后恢复、小儿尿床等有药理作用,没有形成市场化。随着历史与时间的沉淀,到1966年,军工厂矿落户盘江后,拉动了盘江狗肉的发展。七十年代来,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,盘江狗肉逐渐形成产业化,又地处湘黔主干线,交通便利,地理条件得天独厚,生意十分红火。八十年代,盘江狗肉已名扬国内外,盘江街上一百多户人家,狗肉店已发展到50来户。后因贵新高等级公路的开通,对盘江狗肉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力。到目前,盘江有狗肉餐馆29家,能一次性接待客人5300余人。这些店家一方面注重花江狗肉烹饪的特点,另一方面进行新的创造。过去杀狗要烧毛,让其皮开肉绽,焦黑难看。现在是用沸水浸烫后扯去皮毛,洗刮干净,煮熟后再涂上菜油,使狗肉白嫩,冒出水珠,油光发亮;加之盘江生意人在佐料方面有新的配制,如在砂仁、木姜的基础上,再添上白扣、草果、山奈等佐料。所以色香味俱佳,省内外来往人氏多以在盘江吃上一餐狗肉为。
日本《读卖新闻》曾有盘江狗肉一条街的报道,使盘江名闻遐迩,誉满天涯。在1990年11月3日的《参考消息》上曾转载了日本《每日新闻》中一篇由日本记者金子秀敏发表的题为《狗肉馆子一条街、冬来生意更兴隆》的报道,该报道介绍了金子秀敏在贵州盘江镇的见闻。多家国内外有影响的新闻媒体如《中央电视台》、《贵州电视台》、日本《朝日新闻》、法国《环球日报》、《中华美食》等也竞相报道,使盘江狗肉成为贵州乃至全国的名街名食。
寒冷的季节即将到来,中国贵州省的小镇盘江更加热闹起来。街道两旁排列的约40家狗肉馆又迎来了生意兴隆的旺季。临街而立的狗肉馆大都在店门边建一个贴满瓷砖的台灶,上面摆满了烹制的狗肉,令行人望之顿生食欲。街道两旁狗肉馆一家连着一家,无论你把视线投向任何一面,都会看到煮着狗肉的大锅冒着腾腾的热气,甚是壮观。
目前,中国北自延边朝鲜族自治州,南至广东省,吃狗肉的地方并不少,但很少有象贵州省这样狗肉馆如此集中的地方。据说,食用狗种类不限,但黄狗味道最佳。烹制的方法是,不用剥皮,先放在热水内煮,再拔毛、去掉狗头和内脏,然后放入砂锅,装满水后用文火炖。放进花椒、生姜、陈皮和八角等调料,为防止跑味中途不能开锅。
肉煮好后切成大块放入碗内,蘸上用花椒和辣椒酱拌的“麻辣”作料,趁热吃。狗肉汤味道也十分鲜美。对贵州人来说,狗肉与猪肉、牛肉不同,并不是家常便饭,而是作为一种滋补健身的菜肴来食用的。据认为,狗肉对成人主血压、小孩夜尿症及恢复病人体力均有效果。
© 2016-2030 m.yingyangabc.com
QQ:3815864 yy@antso.com